1.今年福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结果何时可通过何种渠道查看?
答:省教育考试院将依据录取工作进展状况,陆续在院公布各批次各类别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的录取结果,并准时发布公告。各阶段查看时间详见《关于2025年福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结果查看方法和查看时间的公告》。届时,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考考试高招----高考考试录取信息查看”栏目查看本人录取结果。
2.普通类本科提前批的梯度志愿的意思是?
答:普通类本科提前批常规志愿实行院校专业组梯度志愿投档,设1个第一志愿和3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参考志愿。第一志愿和参考志愿之间实行梯度志愿投档,即先进行第一志愿的录取,假如第一志愿完成录取计划,就不再进行参考志愿的投档;假如第一志愿没有完成招生计划,才会进行参考志愿的投档。
3.怎么样确认高考考试志愿填报成功?
答:考生可以重新登录系统,浏览查询所填报志愿,假如出现自己填报信息,说明填报成功;假如未出现自己填报信息,说明填报未成功,要重新填报。
4.考生错过规定的填报时间能否补填志愿?
答:不可以补填志愿。为了维护高考考试招生的公平性和秩序性,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并细心检查确认所填信息无误,若未按时填报志愿,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后,考生能否申请撤销或修改志愿?
答:不可以撤销、修改志愿。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后,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即自动关闭。
6.考生被录取后,如不认可所录取的院校或专业能否申请退档?
答:不可以申请退档。若考生被院校录取,已占用该院校招生计划,假如考生随便退档一方面会干扰高校的招生计划完成,其次考生也不可以再参与后面志愿的录取。依据文件规定,考生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一经录取,不予退档。
7.梯度志愿投档和平行志愿投档比率是多少?
答:(1)普通类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投档比率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投档数目按四舍五入取整,下同)。军队院校区别性别,按招生计划数的120%投档。如有多名考生高考考试总成绩均为考试报名院校最低投档分且符合学校调档需要,就全部投档。(2)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高校(专业),其投档比率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00%实行。(3)艺术类本科校考批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全部投档。(4)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投档录取时,空军和海军招飞院校、民航招飞院校、经教育部批准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院校、有面试和政审等需要的院校、教育部赞同安排在提前批的综合评价试点高校和上海科技大学等有特殊投档需要的招生院校,经批准,实行单独投档。
8.招生院校依据什么安排考生的录取专业?
答:已投档到院校的考生,招生院校将依据事先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专业安排。主要有分数优先、志愿优先、专业级差等录取规则。考生可查阅高校的招生章程或者咨询高校本科招生办。
9.考生设置、保管密码应该注意什么?
答:(1)密码设置不可以过于简单,譬如设置成数字的简单重复、我们的过生日或家庭电话号码等。(2)密码设置后务必妥善保管,绝不可以向别的人透露。(3)因为个人缘由,发生账号和密码失窃,导致信息泄露、志愿被冒充填报或修改,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10.考生忘记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的个人账号登录密码,该如何解决?
答:考生假如忘记或遗失登录密码,可通过以下三个渠道进行密码重置:(1)短信验证码重置:考生选择短信验证码方法,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验证码到注册手机上认证后重置密码;(2)邮箱重置:考生选择邮箱重置方法,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重置密码的链接到注册的邮箱;(3)到报名点所在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重置:考生可以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报名点所在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申请进行密码重置。
11.享受政策性加分的少数民族考生,其政策加分的用法范围是什么?
答:依据《福建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福建教育厅关于做好2025年福建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告》(闽招委〔2025〕2号)第四十九条规定,享受政策性加分的少数民族考生,其政策加分仅面向福建属高校(不含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投档时计入总成绩用,不需要于艺术、体育类综合分相同时的同分排序。
12.普通类高水平运动队、高校农村专项计划、地方农村专项计划和艺术类本科校考批是不是有征求志愿?
答:普通类高水平运动队、高校农村专项计划和艺术类本科校考批没征求志愿,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有1次征求志愿。
13.什么是面向某地定向招生?
答:定向招生是指高校面向某一区域招生,学生毕业后面向某一系统或地区工作,一般需签订协议。医学类、农林类院校专店面向指定设区市招生,毕业后定向到该设区市或所属县(市、区)就业的,考试报名的考生需要具备该设区市户籍,且在该设区市高考考试报名。医学类、农林类院校专店面向指定县(市、区)招生,毕业后定向到该县(市、区)就业的,考试报名的考生需要具备该县(市、区)户籍,且在该县(市、区)高考考试报名。